联系人:王先生
手机:13818242337
电话:021-55221417
邮件:shyichen#126.com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300号甲-4
网址:http://old.ycsign.cn
据今天出版的城市导报报道,复旦二附中教师陈哲文因下肢行动不便,每天骑电动代步车乘10号线,一年多来相安无事。但日前却被地铁工作人员阻止,理由则是代步车体积超标,会影响到其他乘客。陈先生对此颇为困惑:代步车是残疾人出行的必备工具,如今被地铁拒绝,以后出行怎么办?另一方面,为特殊人群设置的地铁无障碍电梯,最近也屡遭乘客投诉,部分站点无障碍电梯标识不清,地面下行电梯尤其难找等问题突出。还有市民指出,原本为残疾人、老人等特殊人群专设的无障碍电梯,如今搭载的却大多是年轻人。一到早、晚高峰时段,真正需要乘坐的特殊人群“想挤也挤不进去”,有心无力很无奈。
标识不清电梯入口难寻
家住人民广场附近的市民李大爷近日遭遇了乘坐地铁的新麻烦。因为行动不便,老人很少搭乘自动扶梯坐地铁,而要在地面上找到直接下行的地铁无障碍电梯,对他而言犹如“大海捞针”。一方面,人民广场地铁站三线交汇、进出口多、人流量大;另一方面,有关无障碍电梯的标示也不清楚,令行动不便的老人很是尴尬。“听说地铁为我们老人设置了无障碍电梯,但实在很难找,建议他们设置醒目标志,真正方便老人出行。”
上海轨交近年来发展迅速,不少提供多条线路同站换乘的大站通常设置了数个甚至数十个出入口,而要在地面上寻找到下行的无障碍电梯入口着实不易,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是残疾人而言这更是件难事。
以1、2、8号线三线交汇的人民广场地铁站为例,这里共设有18个出入口,而地面上却难寻有关无障碍电梯的指示信息,别说行动不便的老人了,记者也是在摸索了十多分钟后才在位于西藏南路市工人文化宫对面的16号口附近找到了8号线无障碍电梯的身影。因此,建议特殊人群乘坐地铁前,最好先致电上海地铁服务热线64370000查询。
年轻人乘无障碍电梯已成常态
然而,一些“难找”的无障碍电梯却也没闲着,在上下班高峰期间,它的使用率不亚于自动扶梯。
日前,在晚高峰地铁7号线长寿路站的无障碍电梯前,记者观察了约10分钟,期间共有3次列车到站,而每次到站后乘坐无障碍电梯上行的乘客中,年轻上班族占了绝大多数。同样的,在电梯下行的人群中也以行色匆匆的年轻人为主。一位提着大包行李的乘客在一旁等了两批才好不容易挤了进去。
晚高峰客流集中,无障碍电梯人满为患或许还能理解,但下午3点时,在7号线静安寺路站,记者看到,乘坐无障碍电梯的依然是以健全的中青年为主。这不免让人疑惑:是不明白“无障碍电梯”的功能?还是仅仅图方便?
据记者观察,不少乘客到站后不是急着寻找扶梯的方向,而是“熟门熟路”地径直走向电梯口,门一开便匆忙跨入上行离开。而那些真正需要搭乘无障碍电梯的老年乘客,却时常因为步伐缓慢跟不上年轻人,只能等待下一班电梯或是改走自动扶梯。看来,年轻人乘坐无障碍电梯已成为一种常态。
非特殊群体搭乘的三大理由
既非“老弱病残孕”,又非携带大件行李,那这些人搭乘无障碍电梯到底出于何种原因呢?在一旁执勤的地铁工作人员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上班族赶时间
上海的生活节奏快全国知名,上班途中更是分秒必争。据地铁工作人员介绍,乘客到站后乘自动扶梯上行到达站厅层,再步行至检票口出站,大概需要40-50秒,若是遇到出行高峰,自动扶梯拥挤时,出站时间则更长。
而搭乘无障碍电梯上行直达站厅层一般只需10余秒,只要列车到站后“找得准”、“走得快”、“挤得进”,半分钟内就能出站。这样算来,至少可以为匆忙赶路的上班族节约一半的出站时间。
“你不坐也是空着”
由于各站点设计布局不同,无障碍电梯在站台内所在的位置也存在差异,有些在中间区域,有些则被安置在站台的前后两端,乘客需根据指示判断方向,因此这部分电梯就相对客流量较少。“空着也是空着,为什么不坐?”在很多乘客看来,设置了电梯就是给人乘坐的,让如此方便的设施“闲置”简直是种“浪费”,他们才不管“无障碍电梯”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搭乘电梯便于换乘
每天坐地铁7号线在常熟路站换1号线上下班的李小姐告诉记者,她偶尔也会搭乘无障碍电梯,“坐上行电梯是为了便于地铁换乘”。因为7号线到站后,当乘客从往花木路方向顶端的扶梯上行后,若要换乘1号线需折返一段路程才能通过换乘通道。而搭乘无障碍电梯到达站厅层后,换乘通道则就在前方,无需折返多走路。对于不太熟悉的乘客而言,换乘时后者还更易于辨认。对于李小姐的这个说法,地铁工作人员也表示认同。
特殊人群呼吁“专梯专用”
针对无障碍电梯经常被年轻人“霸占”这一现象,不少老年人怨声载道:“走路没他们快,挤又挤不过他们,每次只能等下一班”,“本来是给我们老年人乘的,现在年轻人不但在乘,还让我们失去了优先权,实在不应该。”
据悉,对于无障碍电梯,上海轨交方面以前是采用“按铃呼叫,专人开启”的管理模式,那时基本没有年轻人使用。而自从“即按即开”的自助式使用方法铺开后,年轻人发现了这一“捷径”,所以以极快的“速度”习惯了搭乘无障碍电梯。然而,对于真正有需求的残障人士和老年人来说,却是将他们的“优先权”剥夺了。因此,不少特殊人群呼吁地铁运营方,应推出相应措施,做到“专梯专用”。
“以前坐扶梯‘左行右立’做得不到位,如今通过宣传改善很多。这样的宣传也要运用到无障碍电梯上,让年轻人注意文明出行。”乘客杜先生建议地铁方面通过合理的宣传引导来改善现状。乘客胡阿姨则建议恢复按铃呼叫的传统,“以前需要应答才能乘,现在按了就能乘,看似方便但某些市民的自觉性还不够。”
运营方:
加强劝导但关键看素质
据了解,无障碍电梯的使用对象包括老人、残疾人、孕妇、推婴儿车或携带大件行李的乘客等。无障碍电梯并非残疾人专用,也没有硬性规定说健全人士、不携带大型行李的人就不能使用。因此在管理上全凭乘客自觉,体现的是广大市民的素质。地铁工作人员强调,“一般情况下,乘客不要乘坐无障碍电梯,行动不便者享有优先使用权,应该先满足他们。”而当遇到年轻人搭乘电梯时,工作人员会相应劝阻。
上海地铁运营方新闻发言人邵伟中日前表示,当乘客良好的习惯养成时,反过来对交通本身也起到促进作用。比如说:上海轨交内自动扶梯的提升速度目前还较慢,1、2、3号线均为0.5米/秒,4号线等速度提升到0.65米/秒,而国外大多数轨交速度都达到0.7米/秒以上。如果乘客都能养成良好的乘梯习惯,运营方就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速度优势发挥到最大。若真能这样,同时保证“左行右立”的话,乘客届时到站乘坐扶梯上行至站厅层出战的时间将缩短,蜂拥乘坐无障碍电梯的情形也有望得到改善。
上一新闻:成品油调降窗口再临 新定价机制呼之欲出
下一新闻:房地产标识在一线城市中的作用
上海逸晨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7-2023 http://old.ycsign.cn
电话:021-55221417 QQ:858581411 543366767 Email:shyichen@126.com
上海标识公司,上海标牌制作,商场标识,酒店标识,大楼标识制作,楼顶发光字,导视立牌,房地产标识,上海广告制作,上海广告公司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链接本网站图片及内容,违者必究其法律责任